這是一個典型的市場機會型的創業案例,即抓住市場的某一次機會,認準市場的空檔,挖掘第一桶金。不過,"在市場經濟越來越完善的今天,雖然有相當多的企業仍然依靠發現市場機會或改變游戲規則來獲得第一桶金,但其難度已經大了許多。"來自佛山的"故鄉的牛"在參與這次案例討論時談到。
從這個案例里,創業者可以得到許多啟發。世界經理人網站的70多名用戶參加了本次案例的討論,從創業失敗原因、經驗教訓、后續發展等若干方面談了各自的看法。
為什么會失敗 路建的眼光很敏銳,但是有些盲目自信,對風險分析不足,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以致在創業過程中出現了種種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
缺少整體規劃 常熟市某科技公司的"銅琴鐵劍"認為,路建在做這個公司時缺乏整體上的考慮。撥號器的低技術和高利潤會很快吸引一大批進入者,最終會被背景強、實力大的競爭者瓜分市場。而且作為電信網絡的附加產品,誰抓住運營商誰就抓住了市場。這些他開始創業的時候都沒有想到,或者想到了但沒有做出對策。
鄭州某公司的"鐘井蛙"也認為路建失敗就失敗在對機遇缺乏正確、客觀、系統的全面分析。他建議:"行動之前,先到市場中去看看,看看你的上游、下游、競爭伙伴。"
產品技術上投入不足 產品出現技術問題是路建公司失敗的直接原因。某公司的"商務部"在討論中說:"他的產品正處于推出期,技術是很脆弱的。如果有經驗的開發人員應該可以預料并預防產品功能上的缺點,但是劉文波只是一個技術開發人員,如果他跟路建是同齡人的話,那么我可以說他在技術經驗上肯定是不夠的。"
技術出現問題幾乎在意料之中。但路建在爆發技術問題后,處理不當。"故鄉的牛"認為,"針對劉文波的技術有限,需要果斷處理。兩人的合作和溝通還不夠充分,兩人爆發了沖突導致合伙人離開公司的局面是不應該出現的。"
而且,電信電子產品的壽命很短,只依靠一個產品,即使不出現兼容性問題,也肯定不可能在市場上長期立足。
不能以利潤指導運作 "商務部"認為,以利潤為出發點創建企業是很好的,但是不能以利潤來指導企業的運作。擴大銷售網絡的風險在于擴大自己的存貨率,擴大自己的經營成本,這對于剛剛創建的企業和新型的產品并不合適,同時冒著技術風險和市場風險。
忽視了與運營商關系 廣東某通信公司的"花果山"在討論中認為,由于中國市場的特殊情況,涉獵通信行業的商家,從來都不應該忽視運營商的存在,不管他提供的是網絡產品、支撐產品、服務產品甚至終端產品。
沒有資金支持 某技術服務公司的"Robert Yang"認為,在產品的成長期極短的情況下,如果沒有大批量生產所帶來的低成本優勢,很容易被資金雄厚的對手擠垮。
本該怎么做
上海某信息技術公司的"觸天"認為,像路建這樣的公司,有兩種發展方式。第一種方式是純粹的短線經營,賺一筆錢把公司賣掉,然后拿著第一桶金重新尋找別的機會。某制造廠的"jinni"也認為,這個項目有暴利性,入門低,這就注定了此項目不是一個長青項目,而只能作為一個短期投資。
第二種方式是不斷創新或者開發類似通信產品,創新的成果不一定是高科技,但是也可以申請專利保護,通過專利保護給公司爭取更多的發展空間和時間,最后將公司做大。
針對這個案例,"Robert Yang"認為要注意以下幾方面。
一、項目的選擇要慎重。選擇產品或者項目一定要做風險評估。目前看來好的產品或者項目,不一定適合你。必須要問自己幾個問題:我的優勢在哪里?我的弱點在哪里?如果我做了,對手會做如何反應?我的對策又該如何?市場的反應怎樣?最壞的情況是怎樣?我在這種情況下有什么辦法?"先為不可勝,然后求勝",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二、有必要選擇合作經營者的話,要選擇志同道合的合作對手。"Robert Yang"認為,路建的失敗,合作者也要負很大的責任:技術上的問題是導致公司崩潰的最直接因素,在困境中,劉文波沒有做出自己應有的努力。
責任編輯:視力保健中心)






